弗洛伊德那个老淫棍说,人的意识分为本我、自我与超我三个部分。
其中【自我】是人对的自己的认知,是由我们的意愿去塑造的。
【超我】既是自己对自己道德暗示,也是欲望控制,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制力、忍耐、坚毅等等。
只有【本我】是没有办法控制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潜意识。它由我们的原始欲望、受教育、条件反射、环境影响等因素共同构成。在【本我】的具体体现当中,最有意思的一项,叫做“审美”。
所以看电影的时候,你的潜意识在干什么?
毫无疑问——在审美,同时也在感受导演用画面(而非剧情)向我们传递的情感。
大师为什么称之为大师,让电影来说话吧。
Part1 【明暗】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潜意识的审美,由光线的明暗开始。
人类是一种趋光性的动物,我们的潜意识当中对于光谱变化的渴望是天生的。
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这种光影的运用特别明显。
辛德勒和阿蒙戈特坐着对饮,阳光穿过窗户打在他们身上。戈特的眼神阴鹜,透着戒备和一些嫉妒,而辛德勒则似乎若无其事的端着酒杯。整个场景的氛围就在这一丝光线的运用中铺展开来。
在影片黑白色的画面中,一个穿红色的小姑娘尤为显眼。光和色彩在整个影片是绝对的主角,黑白色调与唯一的彩色红色形成强烈反差,构成了影片中死亡与希望的双重寓意。
这些光影交错的镜头,在阴暗黑白画面过后影片放出光彩。
用光影的明暗根据影片中人物的性格变化,经历差异,呈现出不同的光暗,光线的色彩、强弱达到不同的效果,不再局限于衬托人物,渲染氛围和画面的色彩美感,更是独特的视觉语言与影片的语言表现效果。
感受到那种绝望了么……
Part2 【色彩】王家卫
明暗之外,审美重色彩。而色彩的运用,首推墨镜王。
正如斯坦利考夫曼所说的,色彩应该成为剧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而如果要找一部色彩艺术被王家卫发挥得最淋漓尽致的电影,则一定是《东邪西毒》。
在他的电影里,色彩不仅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还与人物性格、命运等联系紧密,具有象征意义与表现主义。色彩艺术不仅是视觉造型,还是情绪氛围,不只是色调还是情调。在这部电影里,色彩几乎成为了某个特定任务的象征。
电影以黄色为基调,黄色在东方传统色彩里是尊贵,代表智慧和文明,与沙漠很有亲和力。
穿插白,蓝,红,都有象征人物的意义。
影片的美术风格天马行空,《东邪西毒》没有确定的时间地点,然而,影片整体色彩虚幻艳丽,与音乐相得益彰,成就了影片华丽却不单一,繁复却不流俗的视觉基调。
人的烦恼就是记性太好,如果可以把所有事都忘掉,你说多好。
如果可以把愁怨都忘在这样的画面里,你说多好。
Part3 【构图】 弗兰克•德拉邦特
认真说起来,构图审美并不完全属于潜意识,它应该属于自我和本我的交界,需要一点认知意识的介入。构图作为电影艺术表现的重要语言,对影视艺术中情节、氛围等的传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回头来看《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这部电影,场景单一,活动空间小,没有花哨的场面,没有炫丽的色彩,甚至连音乐都很少,但拍摄过程一目了然,思路清楚。
实际上,这部影片当年耗资2500万美金,在7项奥斯卡提名中,第一项就是最佳摄影奖。影片中大量运用了黄金螺旋构图,黄金三角构图,黄金分割线构图,对称式构图,Z轴构图,错落有致的构图,框架式构图,分割画面的构图等等构图形式。
我们看这张图,以标准的黄金分割点为基准画出三角形,形成惬意的视觉。
留白的简法构图
减法原则,以元素的取舍或不一样的拍摄角度,达到画面简洁的视觉冲击。
摄影是电影的基础,画面构图是电影最不可或缺的美感元素,来试试看能不能从单调的场景当中感受到那种美吧……
看似三五成群的犯人放风的场景,实则错落有致,处女座的同学看这个画面应该会比较舒服吧。
这是本片中唯一的一个唯美镜头,象征美好新生活的开始。
潜意识是很奇妙的一种东西,它是你控制不了的部分意识,但你也能通过很多方式去影响它。说回看电影的时候,屏幕亮起来的一瞬间,你的潜意识就开始启动了,画面好不好看,让你舒不舒服都是很直观的。
美其实是个说不清楚的概念,但美也总有一些规律。光线、色彩、构图,这些只是构成画面的基础元素。说到底,还是需要更用心的去感受。
所以在看电影的时候把心思从紧凑的剧情和人物关系当中稍微抽出来一点吧,你会发现很多不一样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