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筛选分类:

请筛选分类

筛选
分享 
 
从《后浪》出发,探寻“共情”的含义

五四青年节,伴随着国宝级演员何冰的演说,《后浪》刷爆了社交媒体,连八百年不发朋友圈的我爸都发圈点赞,还下载了B站,怎奈不会答题,只能以游客身份登陆。作为B站马上要六级的尊贵“带会员”,以这样的方式和长辈第一次有相同的话题….还挺奇妙的。

《后浪》的浪潮汹涌,却极速奔向两个极端:80、90后纷纷表示视频里出现的后浪压根代表不了他们,一个个都苦逼地996和还房贷呢,谁有资格像宣传视频里面的那样脱离实际地去“浪”呢?还有声音认为这不过是时代的“彩虹屁”,总之,圈内圈外似乎都不讨好。


但不管怎样,作为一则品牌广告,《后浪》是成功的:打破受众维度,引发病毒式刷屏,争议性的话题虽然衍生出很多诸如“非浪”“韭浪”之类的热点词,多少带点吐槽,但都成为广告本身二次传播的动力,甲方爸爸这波真金白银,换回了B站市值暴涨34亿的惊人效果。



作为一个广告狗,我首先解构的,是引发刷屏背后的营销逻辑。爆款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特质,但大抵也有因可循。


受众基础

首先,B站从鬼畜、二次元到如今综合性越来越强,收获了庞大的忠实用户,近年来,“小破站”被注入越来越多元的内容,为“出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入市时机

在当今这个注意力极度分散的时代,品牌抓住超级流量的时机很重要,不禁让我想起19年春节的《谁是佩琪》,5分39秒的小视频,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超乎我的想象。马蜂窝、知乎等都在世界杯期间搏出位,而支付宝从《三分钟》到《七里地》再到《到哪儿了》,每年春节前都赚足了眼泪。五四青年节看似很小的节日,却在2020年疫情期间显得分外不同,疫情下年轻人彰显出的责任与担当,让“前浪”们惊喜,在这个节点上推出《后浪》,时机卡的相当精准。



普适性

细看《后浪》字里行间有许多对于年轻群体的肯定:“有一天我终于发现,不只是我们在如何教你们生活,你们也在启发我们,怎样去更好的生活。”虽然节选的视频素材有失偏颇,但这些话语本身是能触及人群内心的。说到这,我想起今日头条19年《今日见证伟大》,以共情者的角度,表达平凡人的伟大,是对每日的坚持,或出于梦想,或出于爱好,或出于责任……正因为平凡,才彰显每一个人的独一无二。可以说,在对目标人群心理的普适性挖掘上更为精准。


在《后浪》推出之后,我思考的是,品牌发展阶段的传播,是不是首先应以最核心的用户为出发点,因为人群背书是有传递性的,从最忠实的用户入手,向外圈拓展,才能防止为了出圈而出圈,导致“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局面出现。


另外,具有传播力的广告,共情能力是必要的,这种戳到人群内心的话语,是广告性质之外,非盈利目的情感连接。如尼康在成立101周年推出的广告片《传承》,在纷繁变化的世界里,尼康F卡口六十年不变。当一个几十年前的镜头从老相机上取下,安装到新相机的那刻,传承的不仅仅是相机的卡口,更是人与人之间的爱。



所以说,共情,就是把爱融入产品,不管《后浪》还是《传承》,亦或千千万万个好广告,都是把世间百态,浓缩成爱的回甘。

因为爱,就是世间万物的答案。


关于广告,你有什么样独到的见解,欢迎与熙悦小潜艇一起探讨。


关注熙悦